跳到主要内容

实验12:RLC串联谐振电路

RLC串联谐振电路

目标

1.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、特点,掌握电路品质因数(Q值)、通频带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

2.学习用实验方法绘制RLC串联电路不同Q值下的幅频特性曲线

仪器仪表

仪器元器件工具
ADALM2000- 5Ω 电阻(1/4W)×1- 面包板
数字万用表- 10mH 电感(1W)×1- 导线
- 1μF 电容×1

仿真工具

Circuit JS

理论

含有两种不同储能性质元件的电路,在某一频率的正弦激励下,可以产生谐振。谐振分为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,它们均在电子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。本实验重点介绍RLC串联谐振电路。 在图1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,电路的复阻抗:

Z=R+j(ωL1ωC)Z=R+j(\omega L-\frac{1}{\omega C})

当符合下式时:

ωL=1ωC\omega L=\frac{1}{\omega C}

电路发生串联谐振,其特点是:Z=R,且为最小值,同时U˙\dot{U}I˙\dot{I}同相,谐振频率:

f0=12πLCf_0=\frac{1}{2\pi \sqrt{LC}}
alt text
图1:RLC串联电路

在图1电路中,以U˙\dot{U}为激励信号,U˙R\dot{U}_R为响应信号,其幅频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。在f = f0{f_0}时,A = UR{U_R} /U = 1,UR{U_R} = U;f ≠ f0{f_0}时,UR{U_R} < U,呈带通特性。

A = 0.707,即UR{U_R} = 0.707U所对应的两个频率fL{f_L}fH{f_H}分别为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,fH{f_H} - fL{f_L}为通频带。通频带的宽窄与电阻R有关,不同电阻值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。

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,UR{U_R} = U,UL{U_L} = UC{U_C} = QU{Q_U},Q称为品质因数,与电路的参数R、L、C有关。Q值越大,幅频特性曲线越尖锐,通频带越窄,电路的选择性越好。在恒压源驱动时,电路的品质因数、选择性与通频带只决定于电路本身的参数,而与信号源无关。在本实验中,测量不同频率下的电压U、UR{U_R}UL{U_L}UC{U_C},绘制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,由Δ\Deltaf = fH{f_H} - FL{F_L}计算通频带,根据Q = UL{U_L} /U = UC /U或Q = f0{f_0} / fH{f_H} - fL{f_L}计算品质因数。

alt text
图2:RLC串联谐振的幅频特性
alt text
图3:不同电阻值幅频特性曲线比较

Circuit JS仿真

调节信号源的频率,得到谐振频率,也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出。

图4:电路仿真图

实验

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。图中:L = 10mH,R、C可选不同数值,信号源选择正弦波电压作为输入电压u,使用ADALM2000提供正弦波电压,调节信号源正弦波电压的有效值U = 1V。

1.测量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

选取R = 5Ω,C = 1μF。对R的端电压进行AC扫描,得到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。适当选取扫描范围,使得到的幅频特性易于观察。

alt text
图5:电路实物图

2.测量RLC串联电路谐振频率

在得到的幅频特性上测量电路的谐振频率f0{f_0},并记录该频率。

调整信号源的频率,使其等于谐振频率。测量电阻R的端电压UR{U_R},此时UR{U_R}的读数应为最大值(UR{U_R} = U = 1V)。若UR{U_R}的读数不符,可适当调整信号源频率使之符合,此时的频率值即为电路的f0{f_0},并测量此时的UC{U_C}UL{U_L}值,将测量数据记入数据表格中。

练习

设计一个具有增益的带通滤波器,其增益(放大倍数)A = 10,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分别为fL{f_L} = 100Hz和fH{f_H} = 100kHz。参考电路如图4所示,确定元件参数(选R1{R_1} = 100kΩ,R2{R_2} = 10kΩ,Ra{R_a} = 10kΩ)。

alt text
图6:参考电路

参考答案:由同向放大电路uo=(1+Rb/Ra)uiu_o=(1+R_b/R_a)\cdot u_i,可计算得出Rb{R_b}=90kΩ由C=12πRf\frac {1}{2}\pi Rf,得出C1{C_1}=16nF,C2{C_2}=637pF。

Circuit JS仿真:

图7:参考仿真电路